众所周知,谷歌网站的标志经常变来变去,尤其是对极有影响力的人物,比如卓别林,爱因斯坦等改变人类历史进程或者为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师。
谷歌纪念爱因斯坦
谷歌纪念爱迪生
日前,有一个中国人也在日前霸屏了谷歌,在外国人眼中,这位传奇的中国男子是和爱因斯坦齐名的存在,但是国内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他就是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这一天,全世界的谷歌网页首页都换成了中文的“谷歌”,还翻译出了汉语拼音“Gǔ Gē”。
我想大多数人都和小编一样根本不知道他是谁,但是在看了他传奇的一生后,我相信你们会和我一样对他顶礼膜拜。如果没有他,我们现在没有汉语拼音;如果没有他,很难想象我们在电脑端和手机端会用什么输入法聊天;如果没有他,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门槛,可能要比今天高上几个台阶!
用一句话归纳就是:是他促成和完善了拼音体系,让汉语真正走向了全世界。
《纽约艺术与观察》的特别报道
题为:谷歌为什么要纪念他?
周老先生这一生都是一个传奇。
他活了112年,整整一个世纪,体验了中国近百年的所有进程,历经了满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和新中国四个时期,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
他交友广泛,和老舍谈笑风生,和周总理通话,和爱因斯坦交流;他是作家沈从文的连襟、才女张允和的丈夫、经济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学家;通晓汉语、英语、法语和日语四种语言。
用今天的话来说,周老先生就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
他的曾祖父曾是清朝官员。咸丰年间,太平军攻破常州,曾祖父投水自尽。
十岁时,全家迁居苏州,周有光进入了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也就是洋学堂;
读中学时家道中落,周有光靠着姐姐朋友接济的学费,才得以继续读书。
好在他天赋异禀,顺利考取了上海圣约翰大学。
圣约翰大学,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
当时的圣约翰大学,要求学生只能讲英文,还有打字机,沟通起来很方便。
但是中文没有打字机,也没有统一的拼音标准。周有光随即意识到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国56个民族有80多种语言和地方方言,造成了很大的沟通障碍。
这使得周有光对文字改革产生了兴趣,主修经济专业的他,毅然决定辅修语言专业。
大学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他,却因为经济条件,只能选择远渡日本留学。
然而,上天跟他开了一个更大的玩笑:学成归国后,恰逢抗日战争。
国难当头,他空有满腔抱负,却得不到施展。
周有光(右二)与家人的合照
在重庆躲避战火期间,6岁的女儿因为盲肠炎无药医治,不幸夭折。2年后,儿子又被流弹击中,险些丧命,自己全家在逃难中历经生死保住性命。1945年,抗战胜利,他回到新华银行任职,被派驻纽约,在华尔街待了3年,日子总算安稳了些。
这期间,他曾见过爱因斯坦两次。两个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相谈甚欢,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不谋而合,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彼此惺惺相惜。
他说,爱因斯坦的一段话让他记忆深刻:
一个人的一生到60岁为止,工作是13年;
除了吃饭睡觉之外,业余时间是17年,
能不能成功就看你怎么利用你的业余时间。
周有光深受启发,以后的每一天,他除了吃饭睡觉外,业余时间都在钻研语言学。
他相信天道酬勤,所以踏踏实实从零开始。
后来,他又被派往欧洲工作。在那里,周有光买了大量语言学相关的书籍自学。v
1948年在英国剑桥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周有光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生活,带着妻儿回国工作,兼任复旦大学的经济学老师。
不凑巧的是,他赶上了工资改革,从前每月一百块,当时却只能拿到二十块。
但周有光毫无怨言,依然干劲十足,投身于中国汉字的改革浪潮中。
转折点出现在1955年。这一年,他收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邀请:周恩来总理亲自致电他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并力荐他来创建一个汉字字母系统。
最初,周有光拒绝了,他表示自己只是业余爱好者,但总理言语中的恳切,让他最后还是心动了。
出席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此时他已经近50岁了,从金融学转行到语言学,需要莫大的勇气。
上小学的孙女就曾对周有光说过:
“爷爷,你亏了!你搞经济半途而废,你搞文改半路出家,两个半圆合起来不就是个0嘛。”
但周有光没有退缩,临危受命他面无惧色,与一众学者探讨,最终决定使用拉丁字母来构架一套汉语拼音方案。
这项业余爱好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60年前的1958年,他与同事共同奋斗3年的《汉语拼音方案》正式推出。从此,汉语开启了新的篇章。
虽然普通话读音很复杂,但是利用26个字母和4个音标,就覆盖所有的字,方便简洁,极大地降低了沟通成本。
当时有人揶揄道:“你们也太笨了,26个字母干了3年。”
周有光没有反驳,也没有发脾气,反倒觉得这3年时间很值得,至少没发现什么漏洞。
假如当初急于求成,没有研究好而出现纰漏,弥补起来会很麻烦。
1986年语言界学者聚会
左起:季羡林、吕叔湘、许国璋、周有光、马学良
谈起这段“错位”人生,周有光问心无愧,他说:
“人生很难按照你的计划进行,因为历史的浪潮把你的计划几乎都打破了。”
正是他这种匠人精神和乐观态度,才使得国人可以更方便地使用汉语,还将学龄儿童的阅读能力提前了至少两年。
中国少了一个金融学家,却多了一个汉语拼音之父。
事业上坎坷波折的周有光,对待爱情却是忠贞不渝。
他与妻子张允和的结合,可谓是郎才女貌,成就了一段佳话。
结婚后夫妇同往日本留学。因仰慕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周有光离开原本就读的东京大学,转考入京都大学。
青年和中年时期的周有光,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民国时期曾在上海、杭州的高等院校教授相关专业,在银行工作过,也曾加入过国民政府,主管四川省合作金库。
1945年,抗战胜利复回新华银行工作,先后被派驻纽约,伦敦。
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学习。
20世纪40年代后期周有光在美国时,经朋友介绍曾与爱因斯坦会面交谈过两次。他从上大学就开始对语言学和文字改革产生兴趣, 通晓日、英、法三语。
而他的著作更是多到…
周有光一生经历了满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共产党政府四个时期,故被友人戏称为“四朝元老”。因为敬佩周有光的博学,他的连襟沈从文曾送他“周百科”的外号。
中国大陆官方学术界对周有光本人,和他为中国语文改革做出的贡献有相当高的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介绍周有光是“卓越的语言文字学家”、“具有……完美的人格品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给周有光一百岁寿辰的贺辞中评价他“全身心地投入祖国的语文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
百岁以后的周有光,似乎回到了青年人的状态,对各种问题都感兴趣,同时又以百年功力和百年经历,加以提炼和诉说,告知当下知识分子在华夏文化复兴中的责任。
保持着开放和前卫的想法的他还在2010 年6月,105岁的时候在新浪开了博客,成为了平台上的最高龄博主。
诸多学者频频引用周有光的一句话是:“不要从中国的角度看世界,而要从世界角度看中国。”2014年,95岁的出版家曾彦修出版新书《平生六记》,找周有光题字,周有光挥笔写就:良知未泯。
这是一个109岁的前辈给一个95岁的后辈的寄语,而在这四个字的背后,有一代知识人的坚持。
他曾不止一次说过:“不要谈我个人,我们来谈谈这个世界。我是认真地思考了这个世界的”。
已过期颐之年的他,仍然坚持学习,笔耕不辍,接连出版了多部书籍:
100岁《百岁新稿》、104岁《朝闻道集》、105岁《拾贝集》、108岁《周有光文集》、110岁时《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
当被问及他的长寿秘诀时,周老笑称: “上帝太忙,把我给忘了!”
周有光老先生和上海综艺节目主持人曹可凡一起聊“长寿”
他表示自己崇尚极简生活,从来不吃补品、作息规律、胸襟开阔,不会为了不值当的事情发脾气。
事实上,他也确实是这样做的:活了一个多世纪,不可能没有惊险挫折,可贵的是他战胜了恐惧颓丧。
不立遗嘱、不过生日、不过年节,自食其力、自得其乐、自成一家——或许这就叫知者乐,仁者寿!
周有光的一生,正如他妻子的那句话,“他一生有光,有光一生”。
然而,天妒英才,2017年1月14日3点30分,他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享年112岁。
上天终究还是收走了这束光。
有人将他的一生分了三个阶段:50岁以前是银行家;50岁到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精力都倾注在语言文学领域;85岁以后,是启蒙思想家。
他不是坐拥千万粉丝的网红,不是自带流量的明星。
国内媒体这样评价他,他本应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但实际上没什么人知道他。
突然想起《寻梦环游记》里的一句话:被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
这样的一代大师,去世一周年不该只被外国人纪念,更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